找到相关内容146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表达不当,则容易引起误会和纷争,伤人又不利己。其实,中国原为礼义之邦,在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之下,长幼有序,应对进退亦不乖舛。不过,随着时代的递变,在民主自由的浪潮下,许多人已不太会「说话」,常常率性...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560093.html
  • 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有人宁可在外面逛街发呆,打发时间,结果越走越烦,晚上辗转难眠,烦恼就更多了。因地不同,业报自然不同。   很多人不明了因果,误会了因果——我念佛、拜佛,我怎么不发财呢?为...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1660168.html
  • 什么是佛法大义?

    color=blue]  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完全属于解脱道,是讲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在这些贪着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声闻、缘觉的见道就是断我见。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缘起性空的智慧不同,为避免误会,故名般若。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这个人没有开悟,没有般若。通常来说佛教是讲“空”的宗教,佛教的“空”包括的就是“无常空”“缘起性空”“空性”,对于这三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4960209.html
  • 《楞严百伪》辨义

    辨识与意同异云:“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按意界之意本说意根,应是无间灭识。今乃专指思量末那,亦为误会。其伪三十。  ————“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吕公将“意根”混同于“诸思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4960385.html
  • 《传法偈》与禅宗思想

    人便有了资格受佛法。在禅宗文献中,笔者未查到“内授密语,外传信衣”这一段文字,所以有可能这是“经论大德”的误会。然而净土宗的僧人慈愍三藏慧日(680—748)也指出过如下的情况:  然禅师者,即是凡夫...

    斋藤 智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060447.html
  • 禅宗的体用研究

    卓绝的贡献,比之儒门,可谓已开了一条「成圣」之   路。可是这些杰出的成就,受到了   231页   近代学者的误会与曲解,冯友兰云:   中国所谓禅宗,对於佛教哲学中之宇宙论,并无   若何贡献。惟...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2160843.html
  • 从对立走向对话的科学与宗教

    从根本上实现和解,任何冲突仅仅是出于误会,这一看法也是不可信的。历史证据表明二者的关系具有多样性。伊安.巴伯(Ian Barbour)叙述了宗教与科学相互联系的四种方式:冲突、分离、对话和结合。彼得...

    安希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4060862.html
  • 持敬与止观??由程明道一系的静坐工夫与智者大师的止观法门之比较看宋儒与佛家静坐工夫的根本分别

    整理出一个系统,实在要花不少功夫。其结果便是后学多有误会前辈教人静坐的理由和具体内容,最后更难确定静坐到底当产生如何的结果,且对道德的修养有何益处。此跟佛家的静坐传统相比实不可共量,就以智者大师所撰的...

    温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1661085.html
  • 印顺思想脉络论

    rdquo;。他们问我:“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说:“我也听说圆明有信给慈老。慈老与我,也可能多少有点误会,但我信任他的人格,他是不致于妄语的,你们倒不妨直接向慈老...

    李尚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561387.html
  • 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厌世的、非伦理的,都是误会。生命之流不自觉悟,所以有不安宁的状态;求世界人类的生活完全平等,再进一步求一切众生皆得平等安乐,即是成佛动机。所以佛法不是非人生的,乃发达人生的;不过不是专发达物质的生活...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661388.html